|
聯系我們 | ||||
---|---|---|---|---|
|
【文化】企業文化建設可從中國傳統文化經典《弟子規》中汲取營養發布日期:2017-04-12 瀏覽:1948
核心提示:企業任何實踐都需要相應文化的指導與支持,所以企業的最終發展必然回歸于文化的發展。
我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包含有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其中蘊藏著許多哲學思想和道理對我國企業文化的建設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企業任何實踐都需要相應文化的指導與支持,所以企業的最終發展必然回歸于文化的發展。 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們從先輩傳承下來的豐厚的歷史遺產。在長達兩千多年的中國封建社會里,儒家思想一直在官方意識形態領域占據著正統地位,對中國文化發生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傳統文化是一種相對永恒的東西,每一個時代都必然要遇到前人留給他們的生產力、資金和環境。如果我們擴展一下就會發現,每一代人除了必然要遇到前一代人留給他們的經濟因素外,而且還會遇到政治的、觀念的、行為的、生活的等各種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的綜合就是傳統。 企業文化是指以企業為主體的、廣義的、深層的文化,是在企業生產過程中所形成的獨特的企業價值觀念、道德規范、行為準則,是一種重要的經營資源,是企業的無形資本和靈魂,具有很大的滲透力和凝聚力,是維護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柱。企業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經營運作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共同的文化觀念,是企業員工在認識上和行為上的共同理解,它貫穿于企業的全部活動之中,并決定著企業全體成員的精神面貌和整個企業的素質、行為和競爭能力。 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意思是只要運用好半部《論語》的智慧精華就可以治理好一個國家,那么管理好一個相對于一個國家要小得多的一個企業來說就應該是很簡單的事情。那么作為企業管理者我們同樣也可以學習運用《論語》的智慧精華來管理我們的企業。同樣的很多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都可以在我們的企業管理過程中進行應用和借鑒。 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有很多,其中比較通俗易懂、老少皆宜的如:《弟子規》,《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采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撰而成。全文共360句、1080個字,分為七個部分:即孝、悌、謹、信、愛眾、親仁、學文,前六項屬于德育修養,后一項屬于智育修養,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范,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的踐行。后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并改名為《弟子規》。雖然《弟子規》全篇只有1080個字,但卻蘊含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智慧精髓,從居家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到我們外出做事的行為規范和標準,都涵蓋其中,是我們很好的應用典范,具備很強的操作性,可以在我們企業管理和企業文化建設實踐中參考借鑒。 例如:《弟子規》中有云“出必告,反必面”,意為:出門時要告訴父母去向,返回時要面告父母報平安,此句在我們的工作當中就可以引申為,外出辦事要向領導匯報請示,辦事回來應向領導及時反饋辦事情的進展和結果?!兜茏右帯分蟹泊祟惤倘俗鍪聻槿说臉藴室巹t,比比皆是,在教育我們從日常生活當中的點點滴滴培養良好的做人做事習慣的同時,潛移默化的在工作當中就自然而然的形成良好的做事規范了。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對傳統文化的熱衷,《弟子規》也被很多公司、學校、幼兒園采用,作為教育學生及幼兒的啟蒙讀物和公司員工行為準則。隨著人們對《弟子規》的深入認識和了解,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從中受益。 相關企業新聞
點擊排行 |